X

【讨论】墨尔本如何拿回“世界最宜居城市”桂冠?? 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墨尔本连续七年被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但最近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的一份根据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的评估的全球宜居指数(Global living ability Index)显示,维也纳取代墨尔本,成为最宜居城市。该报告对140个城市的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


维也纳


(图片来源:澳洲广播电台)


这些排名有其局限性,也受到了批评。为了重新夺回榜首,或者仅仅是为了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好,或许墨尔本和其他类似的城市应该超越传统,也就是需要考虑部分因素可能不仅影响宜居性,还影响健康和可持续性。


城市和交通规划对可持续性、宜居性和健康有很大影响。巴塞罗那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由于城市和交通规划相关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每年有3000人过早死亡(占总死亡率的20%)。导致过早死亡的最大因素是缺乏体育活动,其次是空气污染、噪音、热岛效应和缺乏绿地。


墨尔本正在不断扩大,但交通出行高度依赖汽车,85%的出行靠汽车,公共交通存在不足,交通也不够活跃。


城市和交通规划、环境暴露水平、体育活动、健康和福利之间有直接联系。例如,汽车基础设施的增多,导致了更多人选择开车出行,也加重了空气污染、噪音、温室气体排放、压力、精神健康问题和热岛效应、缺乏体育锻炼、绿地面积减少和社会交往等问题。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另一方面,增加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投资,如自行车和步行等设施,能够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噪音、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和热岛效应问题,增加体力活动、社会交往和绿色空间。


气候变化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威胁,机动车交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主要原因。机动车交通设施占据了城市大量的公共空间,高达60%-70%。而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空间来创造一个更愉快的生活环境。


那么,要怎样建设,才能让墨尔本不仅更宜居,而且更可持续和健康呢?


我们迫切需要减少城市扩张和对汽车的依赖,增加人们的公共空间,增加公共交通,促进交通的活跃度,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和热岛效应以及增加体育锻炼将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福祉。此外,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绿化将缓解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然而,并没有实现这些目标的灵丹妙药。我们有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巨额投资。


以下是七项战略和具体例子:


1.以人为中心,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

将规划的顺序重点从汽车/摩托车、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改为行人、骑自行车者、公共交通和汽车/摩托车;采用巴塞罗那超级街区模式,增加人们的公共空间;在居民区引入30km/h的限速规定。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2. 增加密度和土地利用结构

增加城市密度,是城市更加紧凑,并减少扩张,但不要建设高楼,将楼层限制在5-6层;增加住房、工作或教育场所、基本服务和购物等场所,增加步行区域,减少开车。


3.减少机动交通,转向公共交通和灵活性交通

减少机动车流通数量(比如,到2030年减少50%),从CBD无车开始实现无车城市的总体目标;引入市区工作时间停车税(例如每年500- 1000澳元),用于资助公共交通;通过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引入交通规划政策,确保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指定目的地的时间。


为商铺建立共用送货系统,以减少车辆数量;增加自行车道,在每条道路上辟设单车专用道,并确保车道网络完全连接;鼓励和提供财政奖励,鼓励电动自行车长距离骑行和/或在山区骑行;制定政策和基础设施,让所有学生都能达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4.到2035年实现机动车交通零排放

从2025年开始,实行汽车电气化,到2035年,实现公共汽车、卡车、小汽车和摩托车电气化;使用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电动汽车和家庭提供可再生能源。


5.增加绿化面积

在每条街道种植树木,绿化空地,在每300米的范围内辟设1公顷的绿化空地;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上增加绿植覆盖;建设绿色学校露台,在周末和节假日对邻里开放;通过创建绿色走廊连接现有的绿化基础设施。


6.控制其他来源的污染排放量

对港口排放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对其他来源,包括工业和垃圾排放进行更严格的控制;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减少取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追求低碳城市,到2035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7.改善治理

在大都会区域内提供行政架构,以整合城市和交通规划、环境和公共卫生政策,促进可持续性、健康和福祉发展;与地区政府和议会合作,共同建设交通系统;创建真正的参与性项目,让公民参与进来。


结语:要让城市更可持续、更宜居、更健康,需要共同努力,只有坚定的愿景和承诺才能实现。但是,这些结果可能非常有益。


很多人选择来城市生活,这些目前对环境、健康和福祉都有不利影响,所以,促进健康和福祉的宜居城市建设,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审核:Peter Yu/统筹:Adam/编辑:Adam

素材来源TheConversation,SydneyToday

 

独特视角看新闻  长按关注澳洲网”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