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则新闻引来无数唏嘘
悉尼华人父亲狠心刺伤女儿随后跳楼自杀
悲剧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失败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个极端案例
但你知道吗?
Facebook上有个小组
由墨尔本华二代创建
聚集了上万名亚裔青年
许多人在里面发帖
抱怨父母以爱为名的伤害
当东方观念遇上西方现实
教育这条家庭里最重要的路
要怎样才能走向成功?
01
悉尼华人父亲刺伤女儿后跳楼自杀,惨痛悲剧折射家庭教育的失败
上周日上午,家住悉尼Chatswood的一户华人家庭中,父亲与女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或许是长久的不合终于迎来了最终的爆发,这位52岁的华人父亲,竟然操刀捅伤了14岁女儿的脖子。
脖子上的伤口总是非同小可,不过所幸女孩受到的伤害并不致命。
少女夺门而出,跑到大街上躲避父亲,同时呼唤帮助。
好心的路人不仅立刻报警,而且还帮助她给脖子的伤口止血。
不过父亲并没有紧追不舍,女孩也很快被送到了医院。
然而就在警方接到女孩受伤的报警后没多久,他们又接到了Chatswood Chase购物中心的报警:有人跳楼,命不久矣。
警方赶到后,躺在地板上的轻生者已经失去了生命。
警方度过了一个繁忙的上午,却没想到这一死一伤的两名受害者竟是父女。
原来跳楼自杀者正是那位刺伤女儿的父亲,在女儿跑出家门后,他没有再去追杀,而是直接去往购物中心的高处,纵身一跃。
私心揣测,父亲定是对刺伤女儿后悔至极,所以才会不惜纵身一跃。
可是倘若不是无奈至极失望至极,父亲又怎会将刀挥向自己的女儿呢?
一开始,人们以为这场悲剧的原因是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想强迫女儿按照传统的方式成长。
News.com.au写道:悉尼一位父亲想要他的女儿遵循自己的传统方式,(女儿不同意)随后他刺伤了女儿的脖子,接着跳楼自杀
据这家人的一位朋友说,父母两人都是在国内长大,移民澳洲后,他们希望女儿仍然能遵从中国传统的高压教育方式,但叛逆的女儿却不愿意。
似乎这出新的悲剧遵循的还是老的情节:华人父母移民西方,带着老一代的观念教育子女,却不料下一代根本不吃这一套,西方学校与社会也不接受中式传统的教育路径。矛盾累积之下,暴力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无情的悲剧吞噬整个家庭。
在这套屡见不鲜的故事结构下,父母被描述成加害方,而子女只是无奈的反抗。
但是进一步的信息却披露出了更多的细节:虽然最终是父亲刺伤了女儿,但实际上似乎女儿才是暴力倾向更加严重的那一个。
就在本月初的7月3日,当地法院向后来被父亲刺伤的这位女儿,下达了家庭暴力限制令(apprehended domestic violence order, ADVO)。根据新州警方的中文解释,ADVO下达的条件是警方相信或者怀疑有家庭暴力情况发生,哪怕受害者不愿意提起诉讼。
ADVO要求女儿“不得袭击、骚扰或妨碍她的父亲和母亲。”
也就是说,警方相信,女儿曾经有过家暴行为,对她的父母造成了伤害。
但是ADVO毕竟不是逮捕令,女儿仍然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7月13日,女儿顶风作案,又一次殴打了她的母亲,造成母亲头部严重出血以至于需要缝针。
女儿随后被逮捕。上周五,警方曾试图再次下发一个更加严格的ADVO,要求女儿不得与父母居住,但未获法庭准许。
女儿随即被假释。而她下一次上新闻,就是被父亲刺伤逃命了。
所以在这出家庭3人无一幸免的悲剧中,父亲并不只是加害者,女儿也不只是受害者。
暴力的种子结出暴力的恶果,而浇灌这棵果树的水花中,定有一朵来自失败的教育模式。
我们总是相信,传统中式教育的优点是能塑造学生勤劳、朴实、孝顺的性格;而西式教育的优点是培养学生自由、外向、勇于怀疑的能力。
曾经引起广泛讨论的美国虎妈
所以华人在西方的理想教育模式,应该是将上述优点综合,塑造出既勤劳干实事,又活泼有创新的下一代。
但是中式传统教育也存在着武断不民主、压抑孩子天性的缺点;而西式教育自由平等、鼓励怀疑的特色一旦长歪了,就容易变成闹腾、不服管。
网络示意图
最悲剧的结果,就是没吸收中西方教育的优点,却同时沾染上了中西方教育的缺点。
而这看起来才更接近横亘在一死一伤的父女之间,那血腥与暴力背后真实的阴影。
诚然,上周日发生在悉尼的这场悲剧有其自身的极端性,绝无法代表大多数华人家庭的教育实践。
但是,活跃在西人最爱用的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一个小组,似乎却揭露了华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
02
墨尔本华裔女孩脸书发声引关注:父母管得太严,让我孤独且难堪
去年9月,一群在墨尔本上高中的华裔学生,有感于彼此相似的处境,想要建一个Facebook小组,一同抱怨或者说吐槽父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用微信更多,所以他们才选择了Facebook。
他们给这个必须申请才能进入的小组取名为“微妙的亚洲人特质”(Subtle Asian Traits),在里面他们开玩笑说“跟父母顶嘴的危险性不亚于极限运动”。
——“你玩极限运动吗?”
——“是的,有时候我会和我妈顶嘴。”
一位名叫Karen的澳洲华裔女孩,在小组中发布了一篇长文,讲述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寻求建议与帮助。
Karen说,青少年时代的自己十分孤独,因为父母以保护之名,将她同真实的大千世界相隔绝。
她的朋友是经过父母筛选的,父母只允许她和学习好的同性同学一起玩。
父母从来不许她在外面过夜,甚至9点前必须回家。一次同学聚会,她曾试图抗争,结果父母竟真地报警,说她被绑架了。
警察弄清情况后向Karen的父母直言,Karen已经21岁了,这事他们管不了。
Karen觉得父母过分的管教害她在同学面前难堪,还让她没法好好交朋友。
Karen喜欢下棋,喜欢体育,却因为没有同伴而只能弹琴刺绣。
明明25岁的Karen觉得自己却还像是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鸟,没有一点独自生活应付社会的经验。她看过心理医生,最后毅然决然地离开父母,搬出来自己住。
Karen的帖子发出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回复,有人给她建议,有人想同她交朋友,许多人说,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也像她一样孤独。
Subtle Asian Traits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亚裔年轻人的加入,从澳洲到全球,一共有13500多位用户加入,既有美国的华裔姑娘发帖,也有英国的华裔小伙讨论,甚至连ABC都专门做了报道。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帖子都在抱怨,也有人会隔空向母亲道歉:舌尖上的故国味道明明不比西餐差,可自己当年却总要逼母亲做披萨,以为那样就能与金发碧眼的同学融为一体,多年后回首才意识到辜负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我想向我妈道歉,我曾总是冲她发脾气,只因为她每天给我打包的虽然丰盛却不是我想要的‘白人的’午餐。”
总有些爱得不到传递,也总有些爱被人误解。教育的核心本应是爱,不要等到伤害后却来不及改。
03
结语
传统的中式教育模式有精华也有糟粕,糟粕本来就应该被时代不断摒弃,更何况华人来到澳洲后,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体罚方式根本就是违法的。
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西方国家能引领近现代潮流,其教育模式也必然有其独到优势。华人家庭到了西方的环境里头,如果能保留可以和西方社会接轨的勤学、自律、努力等东方传统教育优势,再尽可能地吸收西方教育的自由、质疑、开放,这样的孩子拥有独特的双核优势,对学习成长肯定会更有益处。
但如果很不幸,在西方的国家里,硬要推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管得越紧越可能成才”这样仅仅在中国当今社会才有可能实行的教育模式,就有可能大碰其壁。如果再不幸遇到孩子疏于管理,染上了澳洲社会部分Teenager的放纵、胡闹等恶习,那就可能孩子与家庭严重对立,最后结下了最苦涩的恶果!!
许多澳洲华人家庭在西化的环境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同样有许多的家庭教育的结果令人唏嘘与痛心,在两种教育文化的对抗和妥协当中,我们更应该去找到那条合适的路。对于那些带着孩子,刚刚来到澳洲的家庭,更是这样。
关于澳洲华人的教育话题,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欢迎留言发表看法。
本文由澳洲网撰写,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或者联系我们
素材来源于news.com.au, ABC, Facebook, 新浪微博等
审核:Peter Yu
统筹:Jimmy
编辑:Jarheng
独特视角看新闻 长按关注“澳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