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秋雪湖的怀念——悼念军旅作家胡石言


今年6月30日,CCTV 4 台——国际中文台 “向经典致敬”文艺节目,纪念军旅作家胡石言。特邀他夫人(退休军医)王大姐和影片《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在《九九艳阳天》的背景音律中令人充满深情的记忆中登场。

当年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十八岁演员陶玉玲,如今已白发苍苍,却风韵犹在,当年影片《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纯真朴实的微笑,重现在视屏上。她说:“不是胡团长的引导,就没有我‘二妹子’的今天。”陶玉玲这句话,引发我深重的回忆。

1956 年秋,是胡科长指名把我从舟(山)嵊(泗)要塞区,调到他任军区文化科长兼主任的文学创作室。大家习惯称“胡科长”(文革后他调话剧团任团长)。我在他的写作指导和培育下,工作整八年直到转业。我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战士的荣誉》,就是在他的审定下出版的,又是他推荐我参加江苏作协(军队没有自己的作协),是他联系当年全国唯一的文学青年刊物《萌芽》,推荐我当编辑。


所以,顺着陶玉玲的话,我说:“没有胡科长就不可能使我终身呆在文艺圈。”䑚科长对我们这些老部下来说,已不是对行政长官的尊称,而是对一生中最美好岁月的亲切怀念和难忘的记忆。


小说《柳堡的故事》是胡科长早年的成名之作。作品来自生活,当年他是连队的指导员,在同名影片中,他已是团政治处主任,重返战争岁月中的苏北水乡柳堡村,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那段往事…… 故事自此展开。这样的构思意境,真实感强而且情意浓重。当年在创作室有个夏季的月夜纳凉时,胡科长应大家多次要求,终于谈了这个作品的写作经历,使大家颇受启迪,得益匪浅。


《柳堡的故事》文革中曾被江“旗手”斥为“乱军的大毒草”,文艺复兴中,这部名著已被誉定:第一部反映我军爱情的作品。更可喜的是当年发生故事的连队,被命名为“柳堡连”,柳堡村的女民兵连,命名为“二妹子连”,成为我国军民鱼水情最具特色的两个连队。


看!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第八任两位军装闪光的男、女连长登场。观众和着台上唱歌的《九九艳阳天》歌声,让所有海内外观众留恋的“向经典致敬”节目道别……


我对胡科长的怀念,还有他令我感受更深的《秋雪湖之恋》。文革结束,他从下放的苏北返回,在领导话剧团的同时,创作他擅长的小说,最负盛名的是获奖作品《秋雪湖之恋》。我读后激动之下曾写了封信,希望他继续指教,他很谦虚地讲述这篇小说的立意和构思过程。我就此写了篇读后感,这是我对崇敬的老上级和老师的作品的褒赞,不敢轻易投寄,郑重地一改再改,一直改到移民墨尔本,最终自己感到满意,才发表在《新海潮报》。遗憾的是正当要把剪报寄给他时,消息传来胡科长已乘鹤西去……


《秋雪湖之恋》,无疑是《柳堡的故事》续篇,是我军在新时代的军人爱情作品。一个普通战士和当地新一代“二妹子”之间的纯真铸情。柳堡村的背景是小桥流水和高耸的风车,秋雪湖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盛装的银白芦花,随风美妙地荡漾着拥向天地相连的远方,在蓝天白云下仿佛是一片无垠的秋天飘动的雪。意像这对年轻军民的爱情归宿……


军旅作家胡石言,出身在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故乡,他没来得及上大学就参加新四军奔向战场,染上肺结核未能及时根治,他积劳成疾令人非常遗憾过早离去。 他的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专集,书名:《秋雪湖之恋》。

陆扬烈

 1964年任《萌芽》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高级编剧职称。曾仼大洋洲文眹第二届主席,维州作协会长。




审核:Peter/统筹:Jimmy/编辑:Sasa

 

独特视角看新闻  长按关注澳洲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