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陈仰旌的“晶莹部队”(下)——揭秘国际化布局 职业经理人登上舞台


新加坡。

一个陈仰旌;一群退休退役军人;

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场接一场无声的战争;

一个商业奇迹;数个故事。

前两期的专题我们为大家分享了“商业鬼才”陈仰旌率领着一支以退休退役军人为主的队伍,征战了13年,完成了宏伟商业蓝图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将开启,陈仰旌说:“我和第一代创业团队的使命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我需要和他们一起退至中间,让第二代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登上舞台,去经营我们积累下来的资产。”

一家依托于中国白酒资源起步的企业,如何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用什么方式积累除了白酒以外的原始资产?几位初创元老除了付出辛劳与汗水,还为集团带来什么?蓝图的面纱一层层揭开,我们看到的,将会是水晶,还是砂子?

本期出场的人物,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两位初创元老和一位“第二代职业经理人”。


亓勇:

独闯澳洲开疆拓土待凌云

1976年生,2007年加入团队,任职集团副总裁兼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监。


在8人创业元老队伍中,亓勇是唯一没有参过军的。40岁出头的眼镜男,外形儒雅,说话逻辑严密、理性睿智,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而就是这么一位年轻人,为晶莹国际的国际化布局只身奔赴澳洲开疆拓土,尝尽了“开荒牛”的一切艰辛。

亓勇

从谈判对手到麾下战将

亓勇的聪明睿智和优良的德行从一开口就表现出来了,他不说自己如何努力,也不说经历过多少艰辛,更不说自己取得过什么成绩。而是说晶莹国际在做一件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业,师兄师姐们甘于清贫,通过他们的努力,殚精竭虑的保护了老酒的资源。他说,他们都是功德无量的。

不可否认,亓勇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已经今非昔比了。从毛头小伙子成长到董事局主席陈仰旌的左膀右臂,可以说,亓勇是和晶莹国际一同成长起来的。曾经大学财经专业毕业后的亓勇创业失败过,被同学骗过,已经有些社会历练、对职场商界也有一定戒备之心的亓勇,却阴差阳错地加入了被外界称为“骗子”的陈仰旌的创业队伍,到底是为什么?

亓勇和陈仰旌的结缘,颇有些戏剧性。2006年,亓勇以哈尔滨一家公司财务总监的身份,和时任北京沃利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仰旌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两人从投资项目,谈到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是佛法等话题。一番谈话,让亓勇对眼前的谈判对手刮目相看,对陈仰旌的学识也是心悦诚服。让亓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陈仰旌抛过来的橄榄枝,但却是一枝十分“奇葩”的橄榄枝:交钱入股,没工资,做股东还兼任公司高管。说白了,就是出钱出人出力还没工资拿。亓勇尽管疑惑,但并没有考虑多久便答应了,即刻辞职加入沃利达,只因为,他觉得跟着陈仰旌能学到很多东西。

早期团队会议

怀揣一腔热诚,亓勇却在入职后坐了三个月的冷板凳,除了见面打招呼,他和老板便无更多交流。他每天早晨乘公交车到公司,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竖起耳朵听老板如何与客户交流。三个月后,陈仰旌突然就开始紧锣密鼓手把手地教亓勇,亲自带他跑市场、做业务。此时亓勇终于见到这位“商界鬼才”的真本事,师徒带教的过程中他抓紧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有一天,陈仰旌跟亓勇讲起货币公司的模式,但是需要100万人民币才能启动,2007年的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亓勇听了二话不说,马上筹钱,不够就借,他打趣说甚至连小学女朋友的一万块都借了,也才凑到75万,悉数交到陈仰旌手中。直到今天,陈仰旌开玩笑的时候还说亓勇欠他25万。而亓勇也会开玩笑说,老板骗了他100万。

这一“骗”一“欠”,要是按照常人思维,早就反目成仇了,可是这一师一徒居然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因此,后面才有了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只身闯澳洲

2008年的一天,陈仰旌突然给亓勇20万人民币,一句话:“去澳洲。”去澳洲干什么?为什么去澳洲?没有回答,只有一个任务:四年内拿到澳洲护照。具有超乎常人前瞻性的陈仰旌,在那时已经预感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事业的国际化布局,他要早做安排,未雨绸缪。

赴澳候机途中依然在工作

就这样,亓勇成了晶莹国际派往澳大利亚的先锋队员。2008年4月14日,他和太太落地澳洲墨尔本。首先面对的是:怎么活?打工挣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落地后的一年里,亓勇做过五花八门的工作:清洁、送餐、盖房子……一点儿不比在北京没日没夜地卸酒盖库房的伙伴们轻松。

除了挣钱养活自己,亓勇还多了个心眼,在各种中工作机会中认识、了解澳洲社会:送餐时他观察各种人,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品行;做清洁时他观察环境,不同的家庭对中国元素用品的接受和喜爱程度;通过这些个人和家庭,逐渐了解了澳洲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在建筑工地打工时学到的东西就更多了,不仅了解造房子的相关知识,他还不放弃一切机会,学习、累积着房地产行业的知识。不断求知,是他在陈仰旌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习惯。

无论亓勇在干什么,吃了什么苦,是饱着还是饿着,陈仰旌都不闻不问。正当亓勇为了生存在墨尔本如火如荼地挥汗打工的时候,陈仰旌一个电话告诉亓勇投资的钱“没了”。被“骗”75万,“驱逐”到大洋彼岸,不管生死,血本无归……亓勇顿时心灰意冷。但是,能怎么办呢?生活总要继续。然后,陈仰旌又来了电话:没事的时候多出去看看,看到有价值的、值得投资的东西就告诉我!亓勇就大量翻阅报纸、杂志,研究各种广告,收集信息。看到房、看到地、看到保健品……凡是亓勇认为有用的信息,都会发给陈仰旌,可是,信息石沉大海。在不需要开工的日子里,亓勇他还会穿上西装去谈橄榄油和红酒的业务。突然有一天,陈仰旌的电话又来了:这块地不错,你去把它买下来。

澳洲土地调研现场

在2009年,亓勇买下晶莹国际在澳洲的第一块土地,1359英亩。买下来后,业主姓名是“亓勇”。冰火两重天般的体验。亓勇终于理解了,这就是师傅的教育方式,让你体验进退维谷的绝望,再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后来,亓勇回国后看到新建的大库房,才知道钱都拿去囤酒了。

地还在继续买。亓勇慢慢有了经验,收集了一些有价值的土地信息。2010年,一通电话,一张机票,亓勇让陈仰旌飞抵澳洲,开始了两人一车自驾的土地考察之旅。澳洲那么大,每块地之间距离那么远,怎么能用最短时间看完所有地? 亓勇和老板两人做好好计划,半夜飞到最远的一块地附近,租一辆车,一路往回开。澳大利亚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村落与村落之间,找不到能填肚子歇脚的地方。为了省钱省时间,他俩时常跳过午饭,晚饭也得熬到深夜才吃得上。有一回,亓勇真的饿得不行了,路过一家超市,马上冲下车买了一只烤鸡,撕开包装纸就啃。那副狼狈模样,在往后的日子里时常被陈仰旌拿来开玩笑。

陈仰旌开车飞快,看地的效率也是高得惊人。亓勇记得,有一次去看海边一块土地,老板把车停下来一下瞅了一眼,旋即开走了。“怎么不下车看啊? 这块地位置好又平整。”亓勇很不明白,只见陈董一边踩足油门往前行驶,一边说:“你看海边那儿的石头都风化了,将来怎么搞开发? 就算房子盖起来了,海风那么强,房子没法用啊。”

晶莹团队团队在澳洲考察

亓勇这样评价当时的陈仰旌:就像一只翱翔的鹰,眼疾手快,看准猎物,绝不错过。聪明如亓勇,他绝对明白,虽然这些土地的业主姓名是亓勇,但所有权一定是属于晶莹国际的,亓勇只是这些资产的看护者,如果哪天亓勇向陈仰旌开口要某处房产,陈仰旌也绝对不会吝于给他,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亓勇就只值这几百万澳元。

除了购置土地资源和房产,亓勇也在开拓澳洲红酒出口中国和新加坡的业务。从一家一家供应商到后来的微型酒窖概念,一次20个供应商、20个品种、出口20个集装箱的酒,后又逐渐拓宽范围,让晶莹国际与澳洲的红酒产业建立了稳固的相互联系。

 

师傅的“师”,父亲的“父”

亓勇作为晶莹国际国际化布局的开路先锋,已经在异国他乡独自奋斗了11年。种种艰辛不言而喻,换来公司和团队更宽广的发展路向。“我跟着陈董,靠的就是一种信念。这十几年经历了太多,一言难尽……”说起对老板陈仰旌的感情,眼前这位大男人不禁红了眼眶,深深吸了一口气。

谈到动情时 亓勇不禁红了眼眶

他一定深深记得,2008年在北京首都机场,与陈仰旌话别的一幕:两个男人一句话都没说,相拥而泣。“直到今天,我也说不上那天的情感是从何处而来。我父母虽然生了我,但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陈董可以说是我的另一位父亲,是他造就了现在的我。”亓勇一直管陈仰旌叫“师父”,原来,“师”是“师傅”的“师”,“父”是“父亲”的“父”。亓勇说,公司元老和高管中,就他缺点最多,也最不懂事,犯过很多错误,是陈仰旌像父亲那样对他一次次当头棒喝、一次次批评鞭策,被批斗、被降级都有发生过,以至于从事业部部长的职位降至投资银行部副总监,若要重回原来的职务等级,没有特殊贡献的情况下,亓勇将要花九年时间。这么严重的降职处理,亓勇一点也没有怨恨陈仰旌,因为亓勇明白,这是惩罚更是鞭策。经历这些锤炼以后,他会变得更强大,也自信能做好更多的事情。

亓勇常说,对于陈董高屋建瓴的理论如“产能收购、资产证券化、附件计划、时间本位币”等等,要把脑袋倒空,去接受、去实践、去证明,而不是保留传统。很多事情可能三五年才会让你恍然大悟拍案叫绝,感叹设计的巧妙和高瞻,也更知自己的狭隘和不足。亓勇说,陈董一直教导他守住国际金融工作的道德底线,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这信念,听起来很大,但是从实际来讲,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而且不可再生的资源的保护、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中国中小微企业走上国际资本化道路等举措,不正是在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吗?

2015年会上的陈仰旌与亓勇

十年之后,晶莹国际会是怎样的风景?亓勇没有多想,但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步做好,把晶莹国际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他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在于能过多好的生活,也不在于有多豪华的办公大楼,而是如何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才是成功的目的”。

亦师亦父。亓勇对陈仰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对晶莹国际,不是家而胜似家。40出头的亓勇的两鬓已经过早地依稀染上了霜色,但是那执着的目光不会改变,那坚定的信仰更不会改变。

 

张玲:

恪尽职守 方能无愧此生

1957年生,军旅生涯3年,2007年加入团队,集团副总裁兼董事长私人银行助理。


亲切爱笑、独立坚韧的单亲妈妈张玲,信息兵退伍后在银行工作了20多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金运作、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在金融界也有比较广泛的人脉,晶莹国际金融公司董事局主席陈仰旌慧眼识人,邀请张玲担任自己的私人银行助理。

张玲

 

对资产“毫不关心”的最接近公司机密的人

北京军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张玲从小没有受到过经济困难的苦,大半辈子的工作与钱打交道,从银行退休后又有数额不低的退休金,因此,2007年她加入陈仰旌的团队时就没有对“零薪酬”的无理要求有过排斥。她觉得,认可一个人,就会愿意跟着他干一些事,哪怕是权当着退休后玩儿呢。

与初创团队的其他盟友一样,张玲也是对陈仰旌的学识和抱负深深折服,“陈董的知识面特别广,而且有理想、有抱负。当他说出一个目标,每个阶段要做到什么程度,他会想方设法地做到。”其实,对于陈仰旌的远大抱负、那些犹如空中楼阁似的理想,张玲并不是一开始就懂的,是在慢慢的学习中,逐渐去理解的。更重要的,是在一起的努力奋斗中,慢慢看到的。“画大饼”似的愿景细分成不同的阶段目标,而这些阶段目标经过了近14年初创团队的努力,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久而久之,在张玲眼中,陈董往往言之有物,就算当下看不见结果,在未来的某一刻也必定起到作用

张玲在新加坡


长期做财务的人往往对经济走势十分敏感,张玲却发现陈仰旌在经济领域的敏感度比她要高得多,而且善于分析、预判,不仅对经济领域,对于政治,甚至身边随时发生的事情,他都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一般具有准确的前瞻性。比如在2007年股市大涨的时候,他却强制同事们在5700点清仓,谁都不理解,直至后来股市暴跌,回归2500-3000点;比如他准确预见了2008年经济危机,并提出发行货币进行经济刺激将会是更糟的轮回。“陈董的独特之处是,他在做这一步的同时,眼睛已经看到了十步之外。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许多事情他早就有的安排。”

作为除了太太韩晓营之外,最接近陈仰旌的团队成员,按理说,张玲应当知晓最多公司机密,但实际上并不是。陈仰旌采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让每个人都只管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以至于直到现在,张玲都没有去过酒的大后方和大本营,没有眼见为实地看过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她占八分之一的“资产”。不仅对现有的资产“毫不关心”,张玲对“中国白酒”板块即将上市也没有表示出太浓厚的兴趣。她说,我是陈董的私人银行助理,只要管好他银行里的钱就够了,资产、上市不属于我管的范畴。


酒会

最初,在办事过程中,张玲遇到不清楚的事儿,总忍不多问几句,陈仰旌却让她不要多问,听令做事就好。相反,陈仰旌却是什么都要管。“他不仅管你上班时间的事儿,还管你8小时之外的事儿。”团队里谁不舒服了,陈董马上会嘘寒问暖:吃药了没?看医生了没?家里有什么事情陈董也总是会第一时间关心。陈仰旌这个大家长对所有的团队成员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不会厚此薄彼,也不会对任何人有偏见,这大概也是每个晶莹人都对陈董敬爱有加的原因吧。

现在,张玲什么多余的问题也不会再问了,严格遵循听指令完成任务。对于她来说,与陈仰旌长期的相处,让他充分认识和了解了这个人,剩下的就是充分的信任和忠诚。张玲认为,恪尽职守才是她应该做到的。张玲原本爱好很广泛,爱看电影、爱读书,也爱旅游。这几年因为公司的发展,经常要满世界跑,新加坡、新疆、墨尔本……别人眼中的奔波与辛劳,在她看来却是心满意足。

母子两代承接对事业的忠诚

正因为张玲一直打理着陈仰旌的私人财务,所以她对外界沸沸扬扬的“骗子”传言有最清醒的认识。然而因她工作的特殊性和性格的宽容大度,她也从不会去和别人争执,坚持自己认可的,其他,一笑而过。

2013年,张玲的儿子也加入了晶莹国际。她一边感叹年岁渐长,体能大不如前,一边期望年轻人能快速成长,把棒接过去。若不是对陈仰旌极大的信任,对事业极大的忠诚,对晶莹国际极大的认同,试问,又有哪位母亲愿意让自己的儿子重走自己的路呢?

张玲的儿子

早在公司初创阶段,因为张玲身体不太好,不能干力气活儿,张玲的儿子偶尔会来给妈妈帮忙。“有一次陈董安排我去提钱,这一提就是300万。300万现金,一捆捆的钞票,数目庞大,扛起来也非常重。”患哮喘病多年的张玲,体力根本没办法搬动这些现金,儿子陪在身边,为妈妈扛起了200万现金。现在,儿子也加入了晶莹国际。“他毕业以后就进了咱公司。陈董安排任何事情,他就去干。”在儿子奔走的坚定步伐中,张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尽管不太爱说话,但办事很靠谱,一定会是个像母亲一样踏实而忠于职守的员工。

张玲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担心哪天干不动了,也曾跟陈仰旌表示了这个意思。陈董问过她,能干到什么时候?张玲说:“只要我不死,能帮你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难得的心怀赤忱,难能可贵的忠诚和坚持。张玲说,陈董待我们如自己的亲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恪尽职守,方能无愧此生!

   

吴国良:

助推“中国白酒”立足狮城 走向国际

1975年生,军旅生涯3年,2017年加入,任“中国白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新加坡人吴国良今年44岁,戴着细框眼镜,白净斯文,举手投足间尽是书生意气,但在言谈之中不难看出他勃勃的野心与自信。与晶莹国际一众创业元老不同,他近两年才加入团队,主力拓展“中国白酒”的新加坡及海外市场。他的头衔也“与众不同”——“中国白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吴国良

 

始于才华 陷于格局

吴国良之所以与晶莹国际结缘,首先是由于陈仰旌的个人魅力。

吴国良,毕业于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目前正攻读清华大学金融EMBA课程。

2016年,吴国良和陈仰旌第一次见面。“在那个美丽的周六午后,”回想起第一次见面,吴国良的语调平添几许美好和柔情。两人从新加坡的国际布局,聊到UFO与外星人的话题,陈仰旌上一秒还在谈经济策略,下一秒就讲出斯蒂芬·霍金的太空旅行理论。陈仰旌的渊博知识让吴国良感到惊讶,他认为陈董非常聪明,非常健谈,并言之有物,思路清晰,不仅懂经济政治,还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样博学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两人第一次没有刻意约定的谈话因陈仰旌的美国之行匆忙结束,让两人都感到意犹未尽。


在新加坡举办的酒会


后来,吴国良这样回忆对陈仰旌的第一印象:“这个男人有点矮有点瘦,但是他所蕴含的力量超过我认识的所有人”。此次见面不仅让吴国良对陈仰旌敬佩有加,而且让他对中国白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吴国良开始留意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酒业市场,空闲时便去探索中国白酒上下90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吴国良与陈仰旌再次相见,这次见面对于两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欣喜。阔别一年,两人话匣子大开,聊到中国白酒更是热情高涨。除了聊中国白酒的属性、价值以外,陈仰旌告诉吴国良,中国白酒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是具有稀缺性、可增值性、不可再生的优质物质资源,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陈仰旌的愿景远远不仅在酒上,他希望以酒这种民生品作为先行媒介,继续选择适应地方文化又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的代表产品,做投资建立集团企业集群。当陈仰旌说起“民族资产的保护”、“为了助力中国中小微企业集体出海”、“搭建一带一路的中间平台”等商业计划时,吴国良愈加兴味盎然,对于陈仰旌的商业格局以及家国情怀所折服。

工作中的吴国良

在讨论中,吴国良向陈仰旌提出,中国白酒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必须积极加入国际贸易竞争。一边讨论,俩人还一边初步制订了前景计划:中国白酒必须抓准机会对外输出它的文化价值,即分享快乐、传达感情,同时要注重引导。面对文化差异与市场竞争,中国白酒行业需要找到合作对象,对抗竞争,这样才能做到协同出海。谈兴正浓时,吴国良向陈仰旌发出邀请:“想象一下,将新加坡当作一个迈向国际的跳板,欢迎您到新加坡。”面对热情爽快且有洞察力的吴国良,陈仰旌一口答应了这份邀约。


立足狮城 走向国际

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接近,又与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既有中华文化的积淀,又经历过西方文明的洗礼。新加坡人吴国良相信,把新加坡作为平台,向世界宣传中国白酒的文化历史是再适合不过了。“我热爱新加坡,相信它可以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心意相通、友好往来、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他回想起在新加坡参加过的多场酒会,见过最多的是威士忌、白兰地、红酒。在新加坡,目前没有一家公司在做中国白酒的。因此可以说,新加坡的酒类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他发现在当下西方国家的饮酒文化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白酒的影子,“一些热门的鸡尾酒都用中国白酒来作调酒。”当配角显然略委屈了,吴国良琢磨着,能不能让中国白酒当主角。在他看来,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懂白酒、喝白酒、卖白酒的人,都在中国,主要的市场也在中国。但如果“中国白酒”公司能将懂酒的人与资源散布到世界各大城市,比如纽约、巴黎等,如此,把中国白酒传播出去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吴国良在2019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论坛发言

而白酒本身,应该是一个被慢慢品尝的高品质的酒类,就像法国人品尝葡萄酒。对于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不同的文化,要相互了解,利用目的国的社会统计和营销方式、经济和策略,将中国白酒产品带到西方国家去,通过不断增加对于白酒文化的介绍,将会有更多海外人士,不仅是海外华人,还有西方人去品尝白酒,了解白酒文化,同时也会增加白酒的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同时受过西方教育和东方教育的吴国良,是把晶莹国际和“中国白酒”推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助力。吴国良对中国白酒和晶莹国际很有信心,正如他说:“把目光放远,我很有自信我们会成功。”

 

结语(下篇)

2019年6月2日,晶莹国际金融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主办了以“技术经济时代的金融蓝海”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新加坡)国际金融论坛”,这不仅标志着晶莹国际金融公司自身的发展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也标志着晶莹国际在助推中企“集群式”出海的道路上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晶莹国际正在陈仰旌的谋略中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他说,晶莹国际下一步的中心目标就是在全球创建和发行第一支有担保可转股债券,构建海外合作基点,协助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主管后方的“秘书长”韩晓营则提出,她将完善集团内部的人力架构和管理制度,以配合公司第二阶段的发展。

怀揣梦想,胸怀责任,迎头而上,面对挑战。挑战是一切前进的动力,陈仰旌带领的晶莹国际金融公司“晶莹部队”披荆斩棘、出奇制胜,他们一次次颠覆传统、创造着商业史上的奇迹,他们迸发出所有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特立独行者非议多。陈仰旌说,他早已经习惯,暂且不论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他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民国知名文人章士钊给戴笠的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是功是过,是对是错,是崛起或是殒没,一切自由人评说。

在尾声,祝福晶莹国际金融公司,期待陈仰旌,一路坦途,再创辉煌!


撰文: 澳洲网记者行悦

图片: 澳洲网记者卢紫嫣 陈嘉迪;部分图片客户提供;

审核:Peter Yu/统筹:Jimmy/编辑:Zoe


 



独特视角看新闻  长按关注澳洲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